您的位置 : 首页 > 古代言情 >

《明月见卿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顾清盛卫玉晚小说阅读

发表时间:2019-08-14 15:04:31    编辑:chgou

《明月见卿》小说简介

小说主人公是顾清盛卫玉晚的书名叫《明月见卿》,是作者苏梣倾心创作的一本古代言情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“小姐,小姐。”卫玉晚听到侍女在唤,慢慢睁开眼,正对上秋收笑意盈盈的眸,吐息间嗅到一抹幽香。视线一转,秋收怀中果然抱着几支寒梅,上边犹挂着几滴雪水。她从浅憩的榻上坐起身来,接过侍立在旁的冬藏搭在臂弯上...

《明月见卿》 第一章冬雪 免费试读

“小姐,小姐。”

卫玉晚听到侍女在唤,慢慢睁开眼,正对上秋收笑意盈盈的眸,吐息间嗅到一抹幽香。

视线一转,秋收怀中果然抱着几支寒梅,上边犹挂着几滴雪水。

她从浅憩的榻上坐起身来,接过侍立在旁的冬藏搭在臂弯上的裘衣,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,道:“阿玄又跑出去野了?”

话虽如此,语气却没有几分怪罪的意思,自小服侍他长大的两个侍女也不担心,笑着去张罗花瓶和清水。

“还有些尚未吐蕊的,能养许久呢。”秋收笑吟吟道,顺手取过已经暖好的暖炉,塞到自家小姐手中,“这儿到底和并州不同,小姐还是仔细些身子。”

卫玉晚向来把她们当半个姐姐看,没觉得被僭越冒犯,反倒悠悠叹了口气:“确实不同。”

她慢慢走到窗边,伸手把窗推开,从子时开始落的雪仍在落,簌簌的打在窗棂上,但在瞬息之间又化作雪水,泅湿了青石砖,引得凛冽的寒风中更添了几分如附骨之蛆般的寒意。

“落了许久,也不见它积起来。”卫玉晚颇为可惜,紧了紧身上的狐裘,领口旁一圈白色的绒毛,衬得她尚带了几分稚气的面容,尤为玉雪可爱。

“明明是江淮一带,冬日里倒比北边的并州更冷些。”

冬藏性子更为沉稳,闻言道:“南边天气湿冷,自然更难捱些。”

“只是不知…今年的雪那么大,会有多少冻死骨。”卫玉晚望着裹挟着水滴的纷扬大雪,如同春日迎风的柳絮融入翠色掩映的湖水中,掀起一丝微澜后便再无踪迹,只在湖底深厚的淤泥中埋下了千千万万颗种子。

她和庶妹卫玉容不同,自幼同父兄在靠近边塞的并州长大,许是因为边塞多战乱的缘故,并州百姓共患难的精神格外令人敬佩,每逢荒年天灾,并州的富商大贾总会慷慨解囊,粥棚衣铺随处可见。

但京城却不同。

卫玉晚思及那日随兄长进京时看到的在朱门旁缩成一团的流民,眸光微暗。

“我家宝贝阿晚怎的一副苦瓜脸?快说出来,让三哥乐呵乐呵。清朗的少年音兀的在窗棂旁响起。

卫玉晚鼓了鼓腮帮子,接过贴在她颊边的温热瓷瓶,拖长了声音唤:“三哥——”

卫青陵一手执一纸伞,另一手虚扶在窗棂上,鬓发上染了几缕湿意,愈发衬的那双桃花眸水雾朦胧,若秋水荡漾。

“三哥往后可莫在阿玄面前这般作态。”卫玉晚忍不住嗔他,抱怨道,“前些日子长兴候府的宴会,我险些没能回来。”

卫青玄去岁踏青,勾得长兴侯府三位小姐非君不嫁,这消息卫青陵当个笑话听了不知有多少遍了,当下便明白了宝贝妹妹话里话外的意思,忙不迭打岔道:“阿晚你又不是不知道三哥我是什么性子,我从校场回来,特地给你从厨房那灌的红豆汤,快些尝尝,冷了可不好了。”

卫玉晚有些意动,况且本就是随口一句抱怨,她三哥怎么窝里横的,在世家里也不是什么秘密,索性便轻拿轻放了。

这般想着,她把瓷瓶又递回去,卫青陵理亏在先,极为狗腿的帮她把瓶塞拔开,取过冬藏端来的杯盏,略带沙质的浅褐色汤水沿着细口瓷瓶倾倒在杯盏中,上边腾起几缕轻烟。

“本想给你带些片鸭来的,可惜被厨娘发现了。”卫青陵晃晃瓷瓶,发现还余下大半,捏着细口的瓷瓶,仰头一口气灌了下去,完了后一抹嘴,一脸嫌弃,“当真寡淡。”

卫玉晚自幼和几个兄长亲厚,在并州时共食一碗羊羹也不是什么稀奇事,倒也没在意卫青陵把她剩下的一半喝了,拿调匙舀起一勺红豆汤,托着腮帮子,幽幽叹了口气:“还不是母亲怕我长胖。”

卫青陵在并州长大,自然没有受京中“弱柳扶风当为上”的风气影响,当即便狠狠一皱眉,不满道:“你年岁尚小,不吃饱怎的成?别在并州风吹日曝好好的,回到京都锦衣玉食的倒落了病根。”

这番体己话说得卫玉晚心中微暖,眉眼一弯,笑道:“我又不是傻的,想吃怎么会吃不到?”

言罢,她把那勺红豆汤喂进口中。

紧跟着,她面色一变,似是全然忘了前些日子女先生教的规矩一般,把汤水吐回杯盏,剧烈的咳嗽起来。

卫青陵仍在絮絮叨叨的抱怨京中风气古怪,见她这般模样,又是心疼又是焦急:“怎么回事?吃这么急做什么?又没人同你抢——”

他的宝贝阿晚果然是在家里饿着了。

卫玉晚眼角一抽,接过冬藏递来的茶水,仔细的漱了口,方开口问道:“三哥从哪儿取的红豆汤?”

“我从校场过来的,自然是在西跨院的小厨房取的。”卫青陵答得莫名其妙,片刻后一怔。

扎了双环髻的小姑娘面上依旧挂着笑意,却多了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:“我再问三哥,西跨院里住着谁?”

卫青陵讨好的笑,把瓷瓶揣进袖中,作势用空出的一只手轻轻扇自己巴掌:“怪三哥,这不是没尝出来嘛。”

这话不假,卫青陵行军打仗惯了,碰上青黄不接的时候连树皮都啃过,也就练就了一副“百毒不侵”的舌头——说白了就是连咸甜都没办法分辨。所谓的寡淡,不过是红豆汤中实在东西太少,汤水太多。

好巧不巧,西跨院住着一个卫玉容。

一直随母亲住在京中,口味却随了她那个早逝的姨娘,极度嗜咸。

“难怪从前父亲从来不在淑姨那里用饭。”卫青陵看了自家妹妹一眼,心有戚戚,“竟连红豆汤都要喝咸的!”

“各人有各人的活法。”卫玉晚没好气道,出了这个岔子,她看自己这个哥哥是鼻子不是眼,伸手作势要关窗,没成想卫青陵单手撑在窗棂上,轻盈地跃进来。

“三公子!”秋收又急又怒。

“噤声。”冬藏拉了把自己的姐姐,三步并两步走到正门处,把垂花帘放下,又挪了道屏风,方折返回来,不卑不亢行了个礼,“三公子,京都并非并州,婢子斗胆请您想想小姐的名声。”

卫青陵拧眉,道:“京中规矩最是麻烦,早知如此,我就算违逆母亲的意思,也要让你同二哥留在并州。”

“三哥说的这是什么话。”卫玉晚少年老成般叹了口气,结果冬藏递来的干布,拉卫青陵在榻上坐下,在边上慢慢帮他拭干发上沾的雪水,“母亲挂念,怎能不回来?”

卫青陵没出声。

秋收冲冬藏使了个眼色,心有灵犀的两姐妹在片刻的眼神交流后相视一笑。

小姐从前养的那只叫番薯的小土狗,每回闹脾气时小姐也是这么哄的。

少年人长臂一揽,把自家妹妹抱在怀中,顶着两个侍女谴责的视线,把下巴搁在小姑娘的发顶,幽幽叹气,“我的宝贝阿晚,你可知道母亲急匆匆叫你回来是为了什么?”